用于合成配套用潤滑油的催化劑研究胡嵐(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,陜西西安710065)作為酯化反應催化劑,反應結果顯示基油RO22產率大于83 ,基油RO32產率大于86 ,酸值小于0. 05水分小于50×10 6,并且使高溫酯化反應工藝得到大的改進。
引言由于氟氯烴( CFC)對大氣臭氧層的破壞,國際社會決定限期禁止使用CFC S.現已經證明HFC)的最佳替代物。但采用HFC134a替代HFC12,因前者分子極性大,使得其與HFC12所用的傳統(tǒng)礦物冷凍機油(如環(huán)烷基礦物油、聚烯烴、烷基苯等)不混溶而帶來一系列問題。為此,我們開發(fā)了HFC134a配套用潤滑油。這是一類由多元醇、多元酸、脂肪酸反應所得的復合酯。在采用高溫酯化合成基油RO22( C)過程中,催化劑的選擇至關重要,既要有高的活性,還必須對反應有選擇性。酸類催化劑帶來的副反應及生成的雜質,給基油合成的后處理帶來工藝上的難度。而其他如鋁、鉀、鈉的固體催化劑都存在有影響基油顏色等不盡人意的地方。選擇改性SnCl作為催化劑,用于合成RO22與RO32基油,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。
1實驗部分在裝有攪拌器、回流冷凝器及溫度計的250ml三口瓶中。加入新戊二醇( 10. 4g, 0. 1mol)、研細的二水氯化亞錫( 22. 6g, 0. 1mol)和50ml石油醚(沸程: 60~90℃)。在攪拌下滴加三乙胺( 20. 2g,mol) ,控制滴加速度,保持溫度在30℃以下。待滴加完畢,緩慢升溫,回流反應4h,降至室溫,加入攪30min,過濾,濾餅用冷95乙醇洗滌,烘干得白色固體21. 2g,收率96.
2結果討論1)催化劑的合成反應。催化劑的選擇經歷了有機酸→無機酸→固體超強酸→雜多酸→含鋁鉀的固體催化劑→錫類化合物→改性的錫類化合物的過程,最后合成出了保證酯化反應周期短、效率高以及產品純度高、收率好的酯化催化劑,反應方程如下:三乙胺用來中和反應中生成的HCl:2)催化劑用量與活性關系。催化劑用量直接影響到反應活性。在其他條件固定的情況下,單位質量單位時間的催化劑活性一定。為了取得用量與活性最佳比例,設定反應時間為20h ,改變催化劑加入量,考察其與反應轉化率關系,得到如下曲線,見圖1所示(催化劑加入量:催化劑用量為加入酸總量的百分含量)。
3)催化劑轉化率與反應時間關系。由催化劑用量試驗結果得知,當催化劑用量為加入酸總量的0. 5時,反應轉化率達到最高。在其它反應條件固定的情況下,設定催化劑加入量為總酸量的0. 5 ,火炸藥學報考察反應時間與轉化率之間的關系,得到如下曲線,見圖2所示。
4)催化劑用量與基油粘度的關系。催化劑用量對醇酸酯化反應程度有著影響。在一定的量下,可以達到預期的復合酯結構,而過量的催化劑則會使產物中長鏈結構增多,基油粘度增大。而沒有適中的粘度,順利通過強化壽命試驗是非常困難的。為此,進行了如下實驗:在其它反應條件固定的情況下,改變催化劑用量,考察其與基油粘度變化關系(以40℃時所測粘度為例) ,得到如下曲線,見圖3所示。
參照英國ICI公司、CAS TRO L公司、以及日本SUN公司同類產品粘度指標,基油RO22, 40℃/s時,催化劑加入量為總酸量的0. 52 基油RO32, 40℃粘度為30. 0mm /s時,催化劑加入量為總酸量的0. 48.
綜上所述,當催化劑加入量為總酸量的約0. 5 ,反應時間為13h ( RO22)、16h( RO32)時反應轉化率高,大于80.
5)產品純化。潤滑油產品的純度主要指基油中酸與水的含量,一般控制在酸值小于0. 05水分小于50×10 6.若超標,則會嚴重影響熱穩(wěn)定性、水解穩(wěn)定性、與結構材料的兼容性,在壽命試驗中增加零件磨損,出現積炭,導致制冷系統(tǒng)故障。在實驗初期所選定的硫酸、對甲苯磺酸等酸性催化劑,都必須經過水洗工序才能除去催化劑自身酸性,而且終產品酸值偏高。
作者:佚名 來源:中國潤滑油網